六盘水拼团购房243群(67)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162人申请入群

贵州省城市“伤疤”换新颜 居民获得感提升

发布时间: 2017-04-14 09:45:00

来源: 贵州都市报

分类: 其他楼讯

261次浏览


4月11日,省社科院发布的“贵州老百姓获得感”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中高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升,大部分老百姓对我省的生态环境,以及当地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表示满意,认为自己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与5年前相比有所改善。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住有所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近年来,我省在住房保障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把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旧城改造:城市“伤疤”换新颜

近60岁的杨发兰老人,已经在云岩区的半边街住了几十年。“每天在平房和小巷中生活,感觉自己不像是住在一个城市里。”他说,在贵阳市的中心城区,走在北京路、中华路这些主干道上,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表面上光鲜无比,然而在这些现代化高楼背后的棚户区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其中的脏乱与主干道上的繁华太不相衬。“贵阳市的改造确实已到从外至内的阶段了。”

城镇棚户区是指简易结构房屋较多、建筑密度较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建筑安全隐患多,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的区域,被誉为城市的“伤疤”。棚户区改造是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我省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119.41万户,有效改善了350多万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成效显著。

2015年10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做好政府购买棚户区改造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全国出台省级政府购买棚改服务的政策措施。2016年,我省棚户区改造实施棚改货币化安置18.81万户,消化存量商品房8.54万套,超过800万平方米。

2016年,我省棚户区改造43.03万户,任务量居全国第三,较2015年增长23%,占历年棚改总量的56.34%。去年底,我省2017年棚户区改造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桐梓县举行。仪式当天,全省同时开工8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共13.28万户,占今年年度计划任务的30.9%。2017年,我省棚户区改造申报计划42.98万户,任务量仅少于山东省,计划数居全国第二位。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城市之美,不仅在于高楼大厦、流光溢彩,更在于人居环境、民生温度。我省紧锣密鼓地推进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贵阳的大街小巷,人们惊喜地发现,破旧棚户区拆掉了,小街小巷换了新装,楼道路灯亮了,道路平整通畅了,城市变绿变美了。

今年3月,省住建厅发布消息,我省将进一步调查摸底截至2017年底待改造棚户区数量,以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棚户区的改造,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一栋栋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美好贵州城款款而来,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小城镇建设:美了家园乐了百姓

住着漂亮房子,出门是干净的马路;生病了,不远处就是医院,设备还很齐全;孩子上学很近,办事也很方便。这样的日子,一点儿也不比大城市差,这正是我省在小城镇建设中百姓生活的缩影。

2012年,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首次提出建设“5个100工程”重点发展平台,其中就将打造100个示范小城镇与100个城市综合体、100个产业园区、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和100个旅游景区,一起作为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战略的重要载体。

2015年10月,国家批复同意我省设立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驶入快车道。我省以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美、后发优势明显的特点,完善城镇功能和基础设施,引导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初步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小城镇发展模式。

4年多来,在小城镇建设的号角中,我省打造了一批彰显贵州地域特色、民族特点、时代特征的绿色小镇。

2016年10月,在住建部等部门公布的“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中,花溪区青岩镇、六枝特区郎岱镇、仁怀市茅台镇、西秀区旧州镇、雷山县西江镇入选。同时,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西部地区将打造百座特色小城镇,荔波县甲良镇、石阡县中坝镇、龙里县醒狮镇、榕江县忠诚镇、仁怀市茅台镇、西秀区七眼桥镇、盘县柏果镇入选。贵州入选的小镇,全部从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中产生。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紧紧围绕特色打造小城镇升级版,继续支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发展,带动全省1000多个小城镇同步小康。依托大数据、大健康、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业、新型建筑建材业等五大新兴特色产业和烟、酒、茶、民族医药、特色食品等五大传统特色产业,重点创建一批数字、电商、茶业、药业、酒业、养生、体育、天文、航空小镇等富有现代气息的特色小镇。

到2020年,我省小城镇新增城镇人口将达120万人左右,建成60个左右城镇人口3万人以上的小城镇,建成40个左右财政总收入上亿元的小城镇,带动新增城镇就业人口70万人左右,进一步提升全省小城镇的绿色发展能力、吸纳就业能力、经济产业实力,实现小城镇生活、生态、生产全方位升级。

保障性住房: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

保障性住房是党和政府为实现困难群众“住有所居”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2014年底,省民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联合下发了《贵州省优抚对象住房优待实施办法》,保障优抚对象住房的各种优待,其包括危房改造、公租房生态移民等均享有“优先权”。

事实上,在此之前,2007年至2011年贵阳市通过实施“住有所居”行动计划,加快以廉租住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扩大了住房保障覆盖面等措施,采取发放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方式,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申请住房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适时保障。

从2011年开始,贵阳市廉租房和公租房全面实现了并轨管理,积极探索统筹资金使用管理、统筹房屋建设、扩大覆盖面、统一标准、完善公租房租金定价机制等,在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难”上作出有益的尝试,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贵阳市为解决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单身人员住房问题,积极探索“新微公租房”建设管理新模式。针对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单身人员就业生活主要在产业园区和城市中心城区的情况,“新微公租房”基本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并尽量考虑公共活动空间和休闲空间,达到拎包入住的基本条件。

与此同时,为保质保量完成保障房“民心工程”,近年来,我省在国家支持下,多渠道筹措保障房建设资金,城镇住房保障覆盖率逐年扩大。逐步实现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居有所乐”,把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住房困难家庭,共享城市发展的红利。

以贵阳为例,2016年6月底,贵阳市红岩B地块、南明中坝、花溪上板组、乌当新庄等15个重点保障房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工作相继完成,保障房小区公交、学校、医疗、超市、警务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得到全面完善,贵阳市保障房居住品质进一步提升。真正为住房困难家庭营造一个个居住环境舒适,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文化氛围浓厚的宜居小区。

责任编辑: wsm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